当前位置:首页 > 休闲 > 如何让现在的 00 后了解金庸?

如何让现在的 00 后了解金庸?

2024-04-28 18:44:33 [百科] 来源:恶语伤人网

如何让现在的 00 后了解金庸?

谢邀。何让后解



在知乎被邀请回答金庸题时,金庸我被重复邀请过类似以下的何让后解问题:

金庸小说里最美的是王语嫣吗?

赵敏和周芷若支持谁?

令狐冲最爱的究竟是小师妹还是任圣姑?

杨康那么帅,算不算《射雕》的金庸男二号?他是不是被迫害的?……

……

……

我记得我答过一个题。

被问到金庸小说里最惨的何让后解人,我答说,金庸是何让后解《倚天屠龙记》里的夏胄——一个在少林屠狮大会上慷慨激昂、仗义执言,金庸却先被明教欺负,何让后解再被周芷若及峨眉派杀掉的金庸食物链底端小人物。

下面一片评论在奇怪:“谁?”

还有人觉得,何让后解我在别出心裁,金庸专找冷门的何让后解来回答——大概在他们看来读金庸、记住这样的金庸小人物,是何让后解不应该的吧?


所以说实在点吧:别说00后了,即算是90后、80后乃至70后,大多数人了解的金庸,也不是原著,而是电视剧与电影。

这并不是说看电视剧或电影的观众就低了一筹。毕竟电视剧电影是更综合的艺术。有影像,有声音,有动态。比起单靠文字,形象得多了。

我没觉得这个是坏事。


但事实也的确是:读过原著的读者,远比我们想象中少;通读过十四部的,更少。

事实是,大家说金庸有十四部+《越女剑》,然而实际谈论的,基本是《射雕》三部曲+《天》+《笑》+《鹿》而已。

两部《飞狐》偶有人谈论,说到《白》的,基本就是引用李文秀那句“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”,绝少有人提到瓦尔拉其;《鸳鸯刀》和《侠客行》更是基本没人说的。

这真的不奇怪。

就像中国看过《西游记》25集电视剧的人数,大概比通读完一百回原著的读者多出千倍吧。


我曾经遇到一位问我,“你觉得哪版《射雕》最好?”我愣愣地说,“三联版。连载版秦南琴那段太跳了。”他摇头,“不不,我问你哪版电视剧最好。”

实际上,我认识许多位,确实就是这样的:对他们而言,金庸意味着一部部电视剧,意味着可影像化的一切,意味着一个个对应的演员。


初体验是1982版《天龙八部》的,会觉得梁家仁的萧峰最有大侠气,黄日华的虚竹也很萌,陈玉莲的王语嫣最清丽。黄霑的歌词很磅礴。至于嫌布景衣服旧的?武侠小说就这样!

初体验是1983版《射雕英雄传》的,会觉得翁美玲的黄蓉简直完美,黄日华本来就该演郭靖。虽然许多剧情跟原著没关系,但是苗侨伟的杨康多帅啊!

初体验是1991版《雪山飞狐》的,会觉得龚慈恩的程灵素是最好的程灵素,无可匹敌;片尾曲《追梦人》也好听;孟飞的胡斐不错啊,而且片子里皮草那么好看……

初体验是1993版《倚天屠龙记》的,会觉得周海媚的周芷若神了,孙兴的杨逍更是风流倜傥。灭绝师太和张三丰演得也好。马景涛虽然有点激动但大体很帅。而且大体符合连载版原著啊!嗯叶童的赵敏是不太漂亮,但那不是重点嘛……

初体验是1994版《射雕英雄传》的,会觉得朱茵的黄蓉才最美,张智霖的郭靖也很帅。虽然黄药师长得有些奇怪,但剧情基本符合原著,而且朱茵多美啊!

初体验是1995版《神雕侠侣》的,会认为古天乐的杨过帅到惨绝人寰,李若彤的小龙女才是冰美人,李绮虹的郭襄天真可爱。虽然黄蓉和郭靖很路人,但是,古天乐多好看啊!片尾曲还那么凄美!

初体验是1996版《笑傲江湖》的,会认为令狐冲就该是吕颂贤这样潇洒不羁,梁佩玲虽然演任盈盈不算顶尖,但气质在啊!王伟的岳不群多好啊!何美钿的仪琳小师妹最美了!

初体验是1997版《天龙八部》的,自然觉得黄日华就是萧峰,李若彤就是王语嫣。虽然慕容复长得不算帅,但鸠摩智的耳朵多萌啊!陈浩民的段誉多到位啊,樊少皇的虚竹也很棒呢!阿朱和阿紫长得不算美吧,但是萧峰在雁门关与阿朱相聚的配乐多美啊,哦,还有《难念的经》这首神曲呢!

初体验是张纪中《天龙八部》的则认为,胡军的萧峰更爷们,陈好的阿紫更美,刘亦菲的王语嫣也很仙儿啊,钟丽缇的马夫人选角神了。最重要的是气势啊,千军万马的战争戏太过瘾了!修庆的慕容复也演得特别好!

初体验是张纪中《射雕英雄传》的会说,周迅才是黄蓉该有的样子,古灵精怪,就是声音差一点;杨丽萍的梅超风神来之笔啊。大漠风沙多有味道啊。虽然周杰的杨康演得很奇怪,但蒋勤勤的穆念慈多美啊。而且比1983版更符合原著呢!连日常的瓷器家具之类都很有历史感!

初体验是2003版《倚天屠龙记》的,会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倚天。苏有朋的张无忌很呆萌啊,四大美女尤其是贾静雯和高圆圆超级美的!虽然张铁林的杨逍很奇怪,但那是个配角嘛,特技动画做得很好看啊。张铁林和王刚的戏份很奇怪,但哎呀电视剧又不是原著别那么挑剔嘛……

初体验是吴启华黎姿版《倚天屠龙记》的,会强调自己这版最好:黎姿美,吴启华和黎姿的戏份特别甜。虽然佘诗曼的周芷若长得一般,但是,啊,黎姿多美啊!


所以,说起金庸,原著读者想到的可能是:

而大多数普通人想到的是:

甚至:

总之,承认这件事就好:真读金庸小说的读者,比电视剧观众少得多了。

所以重申一遍:别说00后了,即算是90后、80后乃至70后,大多数人了解的金庸,是电视剧与电影。

这并不是说看电视剧或电影的观众就低了一筹。毕竟电视剧电影是更综合的艺术。有影像,有声音,有动态。比起单靠文字,形象得多了。

不,我没觉得这个是坏事。

因为没有电视剧或电影的传播,金庸是否有现在的大众影响力,不一定呢。


悲观地说,纯粹读金庸文本的,未必会越来越多。

我第一次读《书剑恩仇录》,初时只以为主角是李沅芷,直到陈家洛出场,才发现气氛为之一变,觉得女主角是霍青桐;救出文泰来后,江南事了,以为大事已定,不料后半部分,陈家洛在大漠之上,遇到香香公主,小说氛围立刻又天翻地覆,终于迷城玉峰之类情节齐出,真是弄雨翻云。

我第一次读《射雕英雄传》,初见江南七怪与丘处机,以为天下高手;又出来黑风双煞,只觉一山还比一山高;看着郭靖练全真内功、学降龙十八掌,一点点变强,然而之后,东邪西毒、五绝纷起,真是另有高处比天高。等小说结尾,欧阳锋发疯,英雄束手,而成吉思汗扬鞭草原,问郭靖自己算不算英雄时,忽然就觉得先前自己并没真读懂这本书。

我第一次读《鹿鼎记》,先以为韦爵爷会与其他少年英杰一样成才,后来发现不对:康熙擒鳌拜、韦爵爷招惹吴三桂、李自成与陈圆圆、桑结与葛尔丹,终于韦爵爷去了莫斯科,辅佐苏菲亚女王搞运动,再后来平三藩、定台湾,韦爵爷亲自定了雅克萨条约。这诸般滑稽,眼花缭乱,全然出于意表。

我第一次读《天龙八部》,到发现木婉清与钟灵是段誉妹妹为一变,到萧峰痛知身世又一变,到虚竹出场成为第三主角又一变。终于少林寺前,燕云十八骑尘烟飞舞,西夏宫中,一语而定梦郎梦姑。茶花影里,刀白凤告诉段誉,“那些其实不是你的妹妹”。情孽纠缠,飞短流长。

这些在我看来好读得很,但很难想象现在的孩子,有耐心慢慢这么读。

想象1958年的夏天,香港市民在喝茶讨论:“哎呀,洪七公被欧阳锋打了一掌,会不会就这样死掉啊?”“周伯通跳海了,是不是被鲨鱼吃了啊?”

1961年的夏天,香港市民买到了一份《明报》,“我要看看小龙女到底死了没有!”

1962年的夏天,《明报》的读者纷纷念叨:“这个周芷若看来一定是女主角了,可是赵敏又是个谁?”

1965年初,《南洋商报》的读者感叹:“这个阿紫也是段誉的妹妹!怎么那么多妹妹!”

……

……

金庸先生说过,他当年一般一天写八百字。想象起来,幸而当时没有网络,不然,香港与东南亚人民,一定要一边催更新,一边嚷嚷:“我喜欢的主角不要死!”

但这里的一个问题是:如上所述,金庸的小说开局是要有点耐心的;很难想象,现在的普通读者能戳着手机啃个几百万字,耐心读一本主角在小说55%的地方才发飙、60%的地方才遇到真女主角的大书(嗯我在说《倚天屠龙记》)。

估计会有读者咆哮:“妈的以为主角是殷素素,死了!以为是杨不悔,以为是朱九真,以为是周芷若,以为是小昭,以为是殷离,怎么是赵敏?——书都到60%了!弃坑!!”


所以,现在最好的方式?

刚才说了,金庸作品很大程度上,靠电视剧和电影传播。

毕竟电视剧电影是更综合的艺术。有影像,有声音,有动态。比起单靠文字,形象得多了。

搁到今时今日?最好的方式,那就是游戏,或者,漫画吧。

因为这两种媒体,都有将金庸书影像化的能力。

游戏就不提了。像国内现在的三国话题与人设,基本是《三国演义》及后续衍生游戏、手游、各色二次元改编作品出来的。不说脱离了《三国志》,跟《三国演义》也关系渐淡了。像《仙剑》系列,基本已经靠游戏,建立起一个独立的世界观——我跟人开玩笑说,虽然都说武侠三大巨匠金古梁,但在今时今日年轻人堆里,梁羽生的世界体系,估计还不如仙剑一个游戏体系有名。

就因为游戏与漫画是可以具象化的。


终于将金庸作品漫画化、插画化,其实历史悠久了。

因为众所周知金庸初连载时,那是1950年代。那时人类都还在习惯报刊连载、阅读文字的阶段。但饶是那时,已经有姜云行前辈等诸位,画了著名的插图。

许多读者对具体打斗场面的想象,都建立在这些图上。虽然少,但至少是个念想。

——就像许多人对《红楼梦》的图景印象,建立在1987经典老《红楼梦》上,就像许多人一提到孙悟空,想到的是六小龄童;一提到《三国演义》,想到的是1994版电视剧,或者,老连环画。

我是文字爱好者,也希望更多人读文字。但我也知道,能传达下去的,才有意义。


这实在一点都不丢人。刚也说了,影像化是件好事。《Slam Dunk》或《浪客行》那样的漫画作品,比多少自诩为文学作品的,高到不知哪里去了。香港自己就漫画化过一些金庸作品,虽然我不太欣赏得来——港漫普遍过于膀阔腰圆肌肉丰隆了,小龙女看着都跟个女金刚似的——但这么做是没错的。

我想象中,如果有类似这种水准的金庸漫画,我高兴都来不及。

比如下面是《浪客行》小次郎关原遇武藏,我看这段时,满脑子想:“如果萧峰万军之中擒皇太叔是这种画法,多好!”


比如武藏一击杀祗园藤次,这一幕其实很古龙,如果林平之快剑杀青城派是这种分镜,得多过瘾呢?


就像现在可以用手机和pad甚至kindle和surface看漫画似的,我觉得,这是个很好的,漫画化时代。

现在不是油墨铅印时代了。多媒体时代,各色终端,一切都可以被具象化。漫画,兼有文本随时读随时放下来的好处,又有图像化,多好。

——这其实跟绣像三国、连环画红楼,是一个序列。

接轨了时代,金庸的一切才能传承。

我是指望能像井上雄彦画《浪客行》似的,将好书(吉川那本《宫本武藏》也真不算经典)给具象化,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
——当然这要求高了点。

——但如果漫画版,能够像姜云行前辈们那样,将“张无忌一剑点在倚天剑剑尖躲开了灭绝师太的攻击”这一场面具象化,就很好了。

谢谢邀请。
90后来答一下,说起这个问题,要从十几年前说起。
想当年,我们十三四岁的时候,被封为“脑残的一代”“非主流的一代”等等。
在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眼里,我们就是一群脑残的化身,只知道追星,换各种奇奇怪怪的个性签名,拍大头贴,留非主流发型,诸位也为我们操碎了心,担心我们这一代不懂得欣赏文学,只知道转发qq空间鸡汤文。
现在,如何了?

事实上,00后现在的年龄正是读书的最佳时机。因为脑筋灵活,记忆力好,理解力强,有耐心。想让他们了解金庸,直接去看书就好。

我正是15岁左右彻底读完了金庸所有书的连载版和三联版,那个时期也是对原著最熟悉,最能信手拈来的时期,记忆力也逆天,很多经典片段直接可以默写出来。现在对原著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十几岁的时候。
尽管那个时候是我们被媒体追着骂“脑残”骂的最凶的时候。到现在媒体还时不时的挂“90后某某做了xx事”这种标签来搞事情。
但是,我们这一代真的不看书/看不懂书/看不下去经典么?并没有。
同样,00后也不会。孩子很大概率会一代比一代聪明。

若真要让 00后了解金庸,不要推荐他/她去看任何电视剧/漫画,请让他/她去看原著!看原著!看原著!
金庸的文字魅力没有任何一版电视剧能拍的出来。

随便摘一些至今还能默写的段落。

钱塘江观潮——《书剑恩仇录》

这时郁雷之声渐响,轰轰不绝。待出春熙门,耳中尽是浪涛之声,眼望大海,却是平静一片,海水在塘下七八丈,月光淡淡,平铺海上,映出点点银光。这时潮声愈响,两人话声渐被掩没,只见远处一条白线,在月光下缓缓移来。蓦然间寒意迫人,白线越移越近,声若雷震,大潮有如玉城雪岭,天际而来,声势雄伟已极。潮水越近,声音越响,真似百万大军冲烽,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。月影银涛,光摇喷雪,云移玉岸,浪卷轰雷,海潮势若万马奔腾,奋蹄疾驰,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。但潮来得快,退得也快,顷刻间,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。

泰山日出——《碧血剑》

这时山谷间忽吐白云一缕,扶摇直升,良久,东边一片黑暗中隐隐朱霞炫晃,颜色变幻不定,或白或橙,缓缓的血线四映,一喷一耀,转瞬间太阳如一个大赤盘踊跃而出。下面云彩被日光一照,奇丽变幻,白虹蜿蜒。群豪尽皆喝彩。

观洞庭湖——《射雕英雄传》

上得楼来,二人叫了酒菜,观看洞庭湖风景。放眼浩浩荡荡,一碧万顷,四周群山环列拱屹,真是渺渺峥嵘,巍乎大观。

少林寺——《倚天屠龙记》

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,但见少林寺层崖刺天,横若列屏,崖下风烟飘洌,寺中钟声随风送上,令人一洗风俗之气。

最后说一个印象最深的约会场景,金庸何处想来?

柳枝为帘月为灯——《侠客行》

小船在河中转了几个弯,进了一条小港,来到一座石桥之下,丁珰将小船缆索系在桥旁杨柳枝上。水畔杨柳茂密,将一座小桥几乎遮满了,月亮从柳枝的缝隙中透进少许,小船停在桥下,真像是间天然的小屋一般。

这些场景看电视剧是完全领会不了的。

何况电视剧一度起误导作用,别回头又影响了一群人以为黄蓉必须有邪气,任盈盈是妖女,虚竹可以很帅,杨康打得过丘处机。

不要怀疑十几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,00后已经不小了,最大的明年也要成年了。书迷们回忆一下自己看书是什么年龄?多数应该都是初高中吧?

反正我只想说这句话:看原著就好。

小学时沉迷网游《春秋Q传》,当时每日任务的NPC是吕不韦,每天盯着看,看久了愣是看出感情来,也没管能不能看懂,借了本《吕氏春秋》琢磨了半天。

后来玩三国杀,发现想要在勾心斗角里胜利,记住技能总是不可避免,什么诸葛亮的观星,曹操的奸雄,为了方便记忆,课下偷偷把《三国演义》翻了一遍。

看《射雕英雄传》,丘处机给郭杨二人起名靖康,是要他们不忘靖康之耻,二帝被俘之辱。觉得国仇家恨,民族气节实在太热血,就把《宋史》翻了一遍。

看《神雕侠侣》,郭靖黄蓉死守襄阳,看到杨过说的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。再看忽必烈降诏的“尔等拒守孤城,于今五年,宜力尔主,固其宜也。然势究援绝,如数万生灵何?若能纳款,悉赦勿治,且加迁擢”,才明白当时襄阳守将吕文焕的悲哀。

看《倚天屠龙记》,发现小说怎么能蹦出个明太祖朱元璋,还把主角张无忌都给骗了,就把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《明史》看了一遍,果然有个明教,而朱元璋还真是明教的。

可以说,绝大多数爱好的发展和延伸,都是一种“按图索骥” ,就像我选过一门中国哲学简史选修课,老师上课时说过的一句话—— “我希望你们记住的是门牌号” 。也就是顺藤摸瓜,顺着一件事找出另一种乐趣,我就有个看影视剧,就喜欢看看原著的习惯:

看电影《失恋33天》时,感觉台词诙谐幽默,有趣极了。再看小说发现结尾没了大楼里温暖的情话“我在你身后一米呢”,却多了雨中的另一种风情。

一直到近几年的的《琅琊榜》,把电视剧看过再翻原著,发现倒是电视剧把小说升华了,霓凰看到林殊时行万福礼的镜头,多么心旷神怡,书中原是没有的。


正如歌词“剧透的电影不好看,我身边有很多朋友,看电视剧或是阅读最享受的都是剧情。

会嫌《人民的名义》更新慢,直接翻原著,电视剧就搁着了。

翻拍《射雕英雄传》时,他们会说怎么老翻拍呢,不都一个样吗。(咦黄蓉挺好看的,看看吧)

原因不外乎: 剧情都知道了嘛。所以近年来改编很多都颠覆原著,于正的《笑傲江湖》 就是抓住了很多观众的的心理,剑走偏锋。所以很多没读过原著的观众,估计会更迷糊了,“这个东方不败到底是男是女?”,原著纠结了很久的小师妹还是任盈盈,也变成了小师妹还是任盈盈还是东方不败?

但无论是电视剧、电影还是游戏,看过玩过之后,若能再从书里的只言片语,还原当时所见的情景,或捕获到细微的差异,简直是太美好了。就好比读了射雕,再看电视剧,每逢郭靖初到江南,心中总忍不住想——黄蓉要出来了吧

言归正传,兴趣这种东西,也和感情一样,得贵乎自然,哪怕是被许多人视作珍宝的金庸小说,强人所难也是枉然,鲁迅笔下够深刻吧,但哪个中学生不闻之色变?

所以,以游戏和动漫这里新兴载体来传播,哪怕和游戏公司的初衷南辕北辙,也是种很好的方式了。起码搭着这样的便车让如今的学生看到,总比就此无人问津要好的多。

毕竟在玩游戏的学生里,若十有一二的人,能够在游戏里看到王语嫣时,心中嘀咕那么一句:

“她怎么就叫神仙姐姐了?”

说不定新世界的大门就被打开了。

这个问题,要拎出两个关键词:“金庸”、“00后”。

现在的00后,介于8岁到17岁之间,也就是小学到高中阶段。身为80后,其实我和很多同学一样,也差不多就在这个年龄段,受70后老师的影响接触武侠小说,首先我认为,基本上中学生在阅读理解上,读金庸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障碍。

但时代不同,00后跟我们的情况又不太一样。

谈到如何让他们了解金庸,紧接着,又涉及到一个相似的永恒话题——如何让经典普及?

金庸作品,作为通俗小说,它塑造了千百个形形色色的人物,蕴含高潮迭起、千回百转的精彩情节,能比其他严肃文学更迅速地俘获一大批华人读者。同时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,又兼容西方小说创作技法,有其闪耀的、不朽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核,将侠义小说进行了一次全新革命,推向文学的殿堂,堪称经典二字。但要风靡两岸三地,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贩夫走卒,畅销数十年长盛不衰,其实其商业运作也是重要因素之一。

金庸当过记者、编剧,又是成功报人,一直深谙运作之道,早在小说诞生伊始,他便不断授权拍影视剧、制作动漫游戏,甚至自己当编剧(谢贤版《神雕侠侣》)。为了保持作品的鲜活及话题的热度,他将《笑傲江湖》一元钱卖给央视,参加各类访谈演讲,上华山论剑造势……当时他的小说重新修订,推出世纪新修版,其中小龙女、杨过多了诸如“一天想我几次”的肉麻情话,也曾被认为是为了新生代的读者考虑。

尽管经典的改编本身有好坏,但经典的影视化、娱乐化,却都是正常现象。著名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里·克杰姆逊曾提到“文化的商品化及商品的文化化”,随着社会市场化及商业化加剧,经典作为特殊商品,势必要因为资本利益的驱动,在社会上广泛流通。

对于文艺作品本身而言,不能光抱着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想法,而刻意与大众传媒脱轨疏离。好比所谓“四大名著”四个字,既是一种价值认可的冠冕,也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噱头,其衍生的影视作品,部分也成了伟大的普及——衍生品固然也有糟粕,但那应该归咎于“再创作者”的能力与态度,而不应臧否“再创作的行为”本身。

金庸作品,也正是凭借自身过硬的质量,通过年复一年拥抱大众媒介,来俘获60后、70后80后乃至90后的读者,事实证明,小说内容本身已经难以改变(小说于21世纪的再修订曾广遭非议),但衍生品却可以不断迭新换代、更换血液,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,我们看到小戏骨版三国和红楼的大获成功,都是最好的案例。不得不承认,许多人,都是通过这些文娱产品的普及,才认识了郭靖黄蓉,认识了乔峰段誉,许多人都是因为看到古天乐的杨过,李若彤的小龙女,才会去翻开原著。

要让00后接触并了解金庸,也就是要让金庸原著再一次拥抱新时代的大众媒介。

00后是新一代受众,在这个年代,已经不像当年那批失落焦虑的香港读者,一度在金庸武侠身上寻找文化归属及认同感;也不像六七十年代的父辈们,久受禁锢后,迎接改革开放、香港回归的春风,初尝港岛的禁果;更不像八九十年代的我们,看着TVB的武侠剧、玩着河洛的《金庸群侠传》长大。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,没有太繁重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,那时候,手机没有那么普及,移动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,我们的消闲旨趣,无非玩玩小霸王GBA,中外名著写入了考纲考点,而课外书,便是《哈利·波特》和武侠小说。

根据奥美《00后人群研究报告》,00后的日常时间里,他们中的大多数,不是上学宅家,就是去补习班兴趣班。

除了上学读书,他们宅家都做些什么呢?


看到吧,除了宅家继续学习,11%的人看电视(大部分也是网剧为主,而根据热门网剧,大部分题材则是玄幻、冒险、悬疑、古装、言情,多为当红小生小花参演,鲜有武侠)

2017年第一季度电视剧网络播放量


30%的人上网消磨时间(其中16%在玩游戏)。

他们热衷的话题是追星、音乐、学业、鹿鹿凡凡tfboys

他们的阅读习惯理所当然是教材教辅(根据亚马逊的阅读调查),热门阅读榜单也很少有武侠

也就是说,通过电视剧或阅读,基本上,00后很难与金庸结缘。

那么,00后怎么了解金庸呢?

这里,我赞同涨工资的说法:ACG。

我们注意到,00后除了学习,最大一块时间,就是上网。根据《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》显示:64.6%的00后拥有手机、29.1%的00后拥有电脑。另外,2016年,互联网新增用户里, 19岁以下、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.8%和40.5%。可见互联网向00后渗透明显,而00后上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,是打游戏。2016年移动游戏产业报告有一个亮点,00后玩家的数量已经占据移动游戏用户10%份额,也就是说,00后用户正在陆续进入移动游戏的用户范围,并对这个领域产生持续、可见的影响。

此外,另一个值得注意的,是动漫行业。

这一点动漫国度日本就曾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,比如曾经引爆全民学习围棋热潮的国民漫画《棋魂》——不止,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二次元作品并不少,如以传统曲艺落语为题材的《昭和元禄落语心中》、《女子落语》,如讲述和歌集的《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》,其他文学名著,还有《源氏物语千年纪GENJI》、《青之文学》等,都曾引起不少话题热议,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传承普及,也有不少积极推进作用。

由《人间失格》、《心》、《地狱变》等名著改编的系列动画《青之文学》


中国动漫产业是90年代随日漫进入中国兴起的,犹记得当年我们,是在《哆啦A梦》、《龙珠》、《圣斗士星矢》、《幽游白书》、《灌篮高手》、《浪客剑心》等经典作品陪伴下成长起来的。

随着资本流入,移动互联网漫画平台迅速增多,国产原创动漫如雨后春笋,中国整个动漫产业在近几年发展速度极快,据工信部发布的《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》,2017年,中国动漫核心用户将超过8000万(而泛二次元人群总数将超过3亿),97%以上是“90后”和“00后”。跟当年的80后不同,他们还是国产漫画的拥趸及主要消费群体。而不少武侠作品,如《秦时明月》、《画江湖》、《少年锦衣卫》,都是托庇二次元文化,才焕发了光彩。


某漫画平台的用户结构,基本以95后、00后为主

过去,金庸小说曾先后被黄玉郎、马荣成等著名漫画家改编成漫画,《神雕侠侣》也曾被香港翡翠台和日本联袂制作成动画,但当时大陆动漫产业低迷,并未掀起太大风浪。

如要让00后接触金庸,我相信这是最佳的时机和最佳选择,00后是“萌化一族”,如能将15部作品,以最贴近00后的风格,赋予二次元的特色,全部重新演绎,那真是有生之年系列了。

譬如这样

希望有更多00后通过ACG,来接触、传播金庸先生的原著小说。


--------

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"言少的江湖"

我个人认为不需要过分宣传,需要了解金庸的人,终究会了解的。

他家的那个姑娘,原本是我很喜欢的类型,俏皮的小黄蓉。不过,自从那次见完之后,我们真的就很少见面了,后来她也慢慢地长大成熟了,当初我对她的那种喜欢便渐渐淡化了。

——摘自《盗墓笔记》


想知道吴邪男神年轻时喜欢哪种类型的女生吗?看《射雕英雄传》吧。不看你就不知道“俏皮的小黄蓉”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。


果然,吴仁荻又开口了,不过他再说话时语速特别慢,就像是怕我听不清楚一样,“现在,告诉你一个我最大的秘密。”说到这儿,吴仁荻顿了一下,又说道,“每三年里,我都会有十三天丧失全部能力。十天后,我的能力才会慢慢恢复。”
“你不是想说你和天山童姥是一个门派的吧?”鉴于吴仁荻以往的风格,他的话我只能半信半疑(半信三成,半疑七成)。
“天山童姥?没听说过,干什么的?”吴仁荻皱了皱眉头,“没听过天山出了一个童姥。”

——摘自《民调局异闻录》


没看过《天龙八部》,就不知道天山童姥这个梗,这段又怎能读得明白?


“这个秦主席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敲门前,钟鬼灵犹豫再三,听方云主说,此人脾气很怪,“怪到什么地步?梅超风?德州电锯杀人狂?灭绝师太?”

——摘自《清微驭邪录》


梅超风和灭绝师太,已经成为了经典的“怪人”意象。


(我个人因为懒惰,很少读网络小说,读的话也只是选喜欢灵异盗墓故事来读,结果发现,即使在我读的数量这么少的小说里面,也还是有不少出现了金庸的元素)


在这个时代,金庸小说里的不少人物,门派,招式,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意象,被后来的作者当作常识来使用。而这部分作家写的小说,是符合当代读者的爱好的。若是有一部分读者对这些小说中出现的“金庸元素”感兴趣,他们自然会去翻起金庸小说。而我也有信心,金庸的文字能吸引其中一部分人读下去,并喜欢上。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推荐文章
  • 《烟雨江湖》怎么获得胭脂 胭脂制作获得方法教程

    《烟雨江湖》怎么获得胭脂 胭脂制作获得方法教程 烟雨江湖胭脂怎么获得?烟雨江湖7月末全新版本已经正式更新了。还不是很了解提高冷月好感度的胭脂怎么做的小伙伴们,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。胭脂制作配方玉堂馨:玉兰花15,蚕丝5,白炼石30洛殷巧:牡丹花15, ...[详细]
  • 塑料袋是什么垃圾(塑料袋是什么垃圾 垃圾分类)

    塑料袋是什么垃圾(塑料袋是什么垃圾 垃圾分类) 塑料袋是一种常见的垃圾,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。本文将从塑料袋的定义、种类、使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等方面进行探讨,并提出应对之策。1. 塑料袋的定义和种类塑料袋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薄膜材料 ...[详细]
  • 干燥剂成分(食品干燥剂成分)

    干燥剂成分(食品干燥剂成分) 干燥剂成分的文章:干燥剂是一种透明、无味的化学品,通常被用来吸收周围的水分。干燥剂的成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环境而异。一些常见的成分包括硅胶、脱水剂、氧化钙和氯化钙等。不同的成分有着不同的吸湿能力 ...[详细]
  • 美即面膜多久用一次(美即面膜敷多久)

    美即面膜多久用一次(美即面膜敷多久) 【】美即面膜是一款受欢迎的美容产品,使用频率对于有效保护皮肤和达到理想效果非常重要。根据个人护理需要和肤质情况,建议的使用频率是每周1-3次。然而,每个人的皮肤状况是不同的,因此应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合 ...[详细]
  • 被私服毁掉的网游这么多?大哥依旧是大哥!传奇不死!

    被私服毁掉的网游这么多?大哥依旧是大哥!传奇不死! 《奇迹MU》由韩国Webzen公司创作的经典3D网游,游戏画面绚丽内容丰富,能支持上万人同时在线,当时绝对是画面最好的网游,十几年后的现在有些网游的画面也就这水平。2002年在中国运营后,连续两年在多 ...[详细]
  • 颧骨高适合齐刘海吗(颧骨高适合留刘海吗)

    颧骨高适合齐刘海吗(颧骨高适合留刘海吗) 颧骨高适合齐刘海吗?:颧骨高的人群在选择发型时,往往会困惑于齐刘海是否适合自己。然而,无论颧骨高低,关键是搭配合适的发型以凸显自身特色。颧骨高的人群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调整脸型,而齐刘海作为一款经典发型 ...[详细]
  • 正月初一可以洗澡吗(正月初一可以洗澡吗 - 老黄历)

    正月初一可以洗澡吗(正月初一可以洗澡吗 - 老黄历) 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春节,也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。在传统习俗中,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月初一不宜洗澡。然而,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,所以是否可以在正月初一洗澡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。本文将探讨正 ...[详细]
  • 曹操的诗以什么见称(曹操的诗以什么见称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)

    曹操的诗以什么见称(曹操的诗以什么见称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) 曹操,曹操,这位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,以其杰出的才能和卓越的战略智慧而闻名于世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,更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。曹操的诗歌以其豪放、刚健、激情四溢而见称,展示了他作为一代英雄的风 ...[详细]
  • 万象山海犀象单刷攻略 妄想山海犀象属性介绍

    万象山海犀象单刷攻略 妄想山海犀象属性介绍 犀象怎么样?犀象怎么打呢?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万象山海犀象属性详细介绍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一、犀象位置犀象会出现在雪山上,但是目前的版本还不能挑战,可能要下次大版本更新才会开放千年异兽的挑战。二、犀象打 ...[详细]
  • 骨头汤里白色的是什么(骨头汤的白色主要是什么)

    骨头汤里白色的是什么(骨头汤的白色主要是什么) 骨头汤是一道美味而营养丰富的食物,在煮制骨头汤时,我们常常会看到汤中出现的一层白色沉淀物。这种白色物质是由骨头中的胶原蛋白在汤中逐渐溶解而形成的。胶原蛋白不仅使汤的口感更加浓郁,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。在 ...[详细]
热点阅读